“全球视野下中国古典访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暑期学校 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 2014-09-25

      “全球视野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暑期学校(第四期)

工作总结

201481726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全球视野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暑期学校(第四期)在本校开办。在学校和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下及本中心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期暑期学校举办顺利,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筹划,充分准备。

本期暑期学校得到了学校和研究生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由申请伊始便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和指导,正是在各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各项筹备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展开。

(一)完善统筹

为保证暑期学校的顺利开展,中心方面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委员会,由中心主任黄霖教授统筹安排,三位副主任陈广宏教授、郑利华教授、陈维昭教授负责具体实施,行政秘书柳佳老师负责招生与教学方面的协调工作。

(二)广泛宣传。

暑期学校通过审批后,第一时间在中心网站上发布了内容翔实的招生通告,并且迅速得到其他高校及研究单位的转发。与此同时,向全国拥有古代文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寄发了招生通告与《报名信息报》,以进一步扩大宣传效应。

(三)择优录取

招生通告发布后,吸引了各地青年师生的踊跃报名,根据报名者提交的《报名信息表》,组委会对报名者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经过严格筛选,结合报名人员的学习经历、研究方向、学术成果等具体情况,最终录取了40名符合条件的报名者作为本期暑期学校的正式学员,其中包括日本及新加坡学员各1名。学员中青年教师及科研人员约占45%,均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6人;在读硕、博士研究生约占55%,分别来自北京、天津、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新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福建、广西、上海等省市各大专院校及研究单位,涵盖面较广。


二、周密组织,稳健实施

为了切实做好本期暑期学校的教学工作,努力达到为青年学子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帮助学员了解学术研究的前沿讯息、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和分享有关的研究成果之目的,中心除了安排本单位多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教授和研究员开设相关课程外,同时还特别邀请长期以来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的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进行讲授。期间不仅安排专家学者授课,而且为学员提供更多与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直接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以沟通前沿信息,分享研究成果,拓展学术视野。

(一)师资力量

本次暑期学校邀请了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术院冈崎由美教授、台湾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员林玫仪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东亚系王岗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赵逵夫、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杜桂萍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董乃斌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逊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谭帆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李桂奎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朱刚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吴兆路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邬国平教授、罗书华教授、周兴陆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黄霖教授、副主任陈广宏教授、郑利华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黄仁生教授等十九位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强大的师资力量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各个方向,为充实的课堂内容、优质的教学成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课程设计

为了充分体现本期暑期学校“全球视野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的教学主题和特色,我们在这一期的课程内容上作了精心设计,每天上下午各有两个小时的授课和研讨,课程内容包括从先秦两汉至现当代文学以及文学理论的研究,涵盖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各个主题,既有宏观的理论阐释,又有细密的考证推衍,并涉及到域外有关汉学研究最新成果的展示,大多具有关乎学科发展方向的前瞻性研究成果。其目的是让学员能够更加深入和多角度了解学界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现状,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动态,进一步拓展其学术研究的视野,以提高其科研和教学的能力。

(三)授课情况

专家学者所授课程,主要为其多年研究之所得,不仅涉及的领域广泛,内容充实,而且角度独到,思路新颖,以所邀请的校外学者为例,如冈崎由美教授讲授的《日本江户时代翻译中国戏曲的情形——以琵琶记、水浒传、蜃中楼为例》,通过梳理中国戏曲在日本流传的历史,总结出日本文人翻译改编中国戏曲的几种模式,并通过演唱其中的部分曲辞,让学员切身感受到日本改编作品与中国戏曲原著之间的异同。林玫仪教授以《词学研究新方法示例》为题,为大家展示了利用电脑等技术手段编辑资料库,对词学研究所带来的便捷,让广大学员接触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王岗教授的《中国小说与宗教》,从宗教的角度解读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与流传,展示了附着于古代小说本身的宗教印记。赵逵夫教授作为楚辞名家,以《楚辞的评价与文献学研究问题》为题,不仅介绍了自己在楚辞领域的研究心得,更是从文献学的角度为研究楚辞指出了路径。杜桂萍教授则以《明清戏曲“宗元”现象及查关问题初探》为题,对元代戏曲从创作理念到作品风格,以及作家好尚等方面对后世的影响作了深度的解析。董乃斌教授则从《中国文学的抒叙传统及其古今演变》着眼,对中国文学的特质进行了历史的分析与精当的论断。孙逊教授结合自己近年的研究情况,讲授了《从外部世界看中国——中国古代文学的域外视角》一题,试图从域外材料透视中国文学,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同时对域外相关材料的介绍,也从治学方法上对学员深有启发。谭帆教授的《关于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的若干思考》,是他近年一直致力于其间的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的成果展示,同时也是从文体学角度对中国小说进行阐释的完美范例。李桂奎教授的《明清小说“互文”叙事的几个问题》,从理论入手,考论结合,为大家带来一堂生动的“中西合璧”式的授课。


三、效果良好,反响热烈

参加本期暑期学校的学员,对于此次学习的经历印象深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分享的良机,暑期学校所搭建的开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无论是在科研上还是教学上,对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下摘录部分学员的反映,以窥一斑:

开拓了学术视野,对当今学界的前沿问题有了较为透辟的认识,这是在以为读书学习中不曾涉猎到的。同时也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

暑期学校为专注及热爱中国古代文学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提供了交流学习,继续深造的良机,对我而言,这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本次学习获益良多,结识了不少良师益友,更有幸目睹名校大师的风采,更加坚定了本人致力于学的决心”。

通过此次难得的机会,能与众多名家交流讨论,在学到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的同时,也厘清了自身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思维,并解决了几个长期困惑的问题”。

通过本次学习,不但学得了学术研究的新方法,同时对以为形成的观念也有了反思,实在是受益匪浅”。

此外,暑期学校还与超星公司合作,将历次授课的影像资料发布在超星学术视频上,以期惠及更广泛的师生群体,让更多热爱、关注中国古代文学及其研究进展的同人能参与进来。


四、未来计划

本期暑期学校利用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的品牌优势,在吸取历次暑期学校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的暑期学校更注入新鲜血液,充分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的教学资源特色。从而为学员提供一个活跃的学术交流平台,以促进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人才的培养,使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能深入发展。此次“全球视野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中心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更得益于学校和研究生院对于培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人才所给予的大力支持。

诚然,由于受时间和经费等诸多限制,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如有的学员反映课程设置偏重明清近代文学和叙事文学,其他时段及其他问题研究涉及较少,应加大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文学的比重;有的学员反映每次两小时的授课略显仓促,与老师们的交流不够,建议以后可以分组的方式,组织兴趣相投的学员增进课后的交流;有的学员建议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一个暑期学校论坛,这样学员能继续与中心保持联系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总之,通过举办这次暑期学校,我们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愿意在今后将类似的暑期学校继续办下去,以造福广大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为培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人才、推动学科发展创造条件。

点击查看原图



Copyright © 2013 |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3670 邮编:200433

历史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