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论考》(谈蓓芳著)
发布时间: 2010-06-03

 

本书是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心谈蓓芳教授近年来的一系列论文结集。大致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梁代后期文学的新潮流、《玉台新咏》选录标准所体现的女性特色、明清文学思想的演变,一直论述到五四新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鲁迅与李金发文学创作的传统渊源,现当代文学的分期问题等,见解新颖独到。第二部分对《玉台新咏》、《水浒传》郭武定本和李卓吾评本、吴吴山三妇评本《牡丹亭》、脂评本《石头记》等的版本、作者等作了考证和辫疑。

 打通古今别有新意——序《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论考》

贾植芳

蓓芳虽然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我却没有给他们年级开过课,在她念书时并不认识她。毕业后她留在学校的古籍研究所工作,与我女儿桂英成了同事,常来我家里,就很熟了。

她研究古代文学,也研究现代文学,对西方哲学很感兴趣。我看她英文不错,就建议她翻译Daniel HalévyThe Life of Friedrich Nietzsche,以便她加深对尼采的理解,也作为对英文的加强训练。她译得很认真,译笔也不坏;但译成是在1986年,当时出版这类书不容易,找了几家出版社都不行。所以我帮她拿到台湾的业强出版社出版,收在一种丛书里,中译本名《尼采传》;出版后反响很好。可惜限于丛书的体例,出版时作了删节。过了几年,才由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全译本《尼采传》,出版后印了好几次。

从那以来,二十年过去了。在这期间,她除了继续从事翻译工作、并翻译了王靖宇教授的《金圣叹的生平及其文学批评》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外,更多的时间则从事于中国文学的总体性研究。现在她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论考》出版了,我想就其中关于现代文学研究的部分说些意见。

她的这些论文都很有特色。其基本思路是从中国文学的总体发展来观察、研究现代文学,因而往往能发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所不曾留意之处;又因为不是现代文学研究界的人,处境较为超脱,有时倒反而能较早地说出行内的若干研究者的同感。这也就是她的这些论文的价值所在。

在她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中,她所最看重的是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联系问题。无论是对胡适、陈独秀的提倡文学革命,鲁迅的《狂人日记》,还是一度成为现当代文学指导思想的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原则,她都努力寻求其与古代文学之间的联系并加以阐发。从她的这些论文来看,它们的作用不只在于阐述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积极影响,而且更在于说明其消极的一面以及现代文学的成就和特色。例如,关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问题,她认为这本是中国根深蒂固的文学指导思想,古代之把文学作为教化、讽喻、美刺的工具,实质上也就是要文学为当时的政治服务;所以,在上世纪40年代以降的一段很长的时期里,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原则之被普遍接受(当然也有少数例外),不仅是由于其源自政治的权威,而且更由于其在民族文化传统中有着深厚的基础(见《中国20世纪文学的发展与古代文学的影响——以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再如胡适、陈独秀倡导的文学革命,周作人早就指出了这一革命与晚明公安派等文学思潮之间的联系,但那是从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积极影响而说的,而她则在承认这种积极影响的同时更看到了这一革命的局限与古代文学传统之间的联系(见《论五四新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至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以人吃人来概括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她也并不认为是与中国文学传统截然对立的新见,并从以前的中国文学中寻得了它的历史渊源;不过,她不是以此来贬低鲁迅的创造性,而是想准确地究明其创造性的被忽略的一面——在文学的形式上的创造,而且她认为这跟中国文学研究中长期忽视形式的重要性的风气有关。诸如此类的研讨,都是在中国文学的总体发展中来考察现代文学所获得的成果,具有显而易见的原创性。

在她的论文中,有两篇是谈现、当代文学的分期的。她认为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是当代文学的开始,那同时也就意味着中国的现代文学阶段已经结束了。这曾经引起了现代文学研究者的较为热烈的讨论,至今仍无定论。这是一场严肃、认真而且很有益的学术讨论。在丁帆教授的一篇相关论文中有如下的话:“其实,有许多学者都持有谈蓓芳教授那样的观点:‘80年代文学是向五四新文学传统回归的时代,从90年代起则将成为逐渐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产生距离的时代,但这距离绝不意味着背弃五四新文学已有的成就,而是在这成就的基础上朝着符合文学本身特征的方向走上更新的阶段。说穿了,也就是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语境逼使中国文学在重回五四母题的历史过程中,走进了已被标准化过了的现代与后现代的文化语境。”(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二期)这也就是我在上文所说的因为不是现代文学研究界的人,处境较为超脱,有时倒反而能较早地说出行内的若干研究者的同感的一个例证。因为,把这种意见发表出来并引起现代文学研究界颇为热烈的讨论的,恰恰是她这个并非单纯研究现代文学的研究者。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月版)

 


Copyright © 2013 |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3670 邮编:200433

历史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