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宇先生来校演讲:“从叙事角度看《牡丹亭》的后半部”
发布时间:
2011-05-18
5月17日上午,我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在光华楼举办前沿学术讲座,邀请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荣休人文讲座教授王靖宇先生演讲,题目为“从叙事角度看《牡丹亭》的后半部——兼论全剧之总体思想内涵”。黄霖教授担任主持。 王靖宇先生认为,评论者往往突出《牡丹亭》中“情”的重要性,但是对该剧中大量并不以“情”为主体的内容(如后半部)却较少细致分析。从叙事文具有“连贯性”或“可追踪性”的特征入手,他征引西方叙事理论,结合戏曲文本,从人物性格和叙事的完整性两方面论证《牡丹亭》后半部的必要性。随后,他对《牡丹亭》的文本及相关评论进行分析,并联系《牡丹亭》的背景,探讨全剧的思想内涵。他认为,这部作品反映出汤显祖在“情”、“理”之间的徘徊态度,作者借助文学想象排遣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的无奈心境,建构自己的理想世界。 黄霖教授在演讲后发表评论,他认为以往学者论《牡丹亭》大多只重“情”的一部分,此次王靖宇先生的分析则较为完整,演讲中提到汤显祖对“理”所抱的无奈态度,在晚明的戏曲小说研究中也有普遍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之后,王先生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亲切愉快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