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到24日,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教授,民族文化研究院院长崔溶澈莅临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举行题目为《中国小说在朝鲜时代的流传》系列讲座。 第一讲 《太平广记》和《剪灯新话》的出版流行 5月20日下午三点,崔溶澈教授首场讲座在光华楼西主楼1101室举行,主持人陈广宏教授先简要介绍了崔溶澈教授的生平及学术方向,并对崔溶澈教授不辞辛苦,百忙之中来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举行讲座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崔溶澈教授也说,作为中心主任黄霖教授的老朋友,他也很愿意来到上海与复旦师生一起交流。在第一讲,崔溶澈教授简要介绍了《太平广记》和《剪灯新话》两书在朝鲜时代流传的大致情况,谈到了朝鲜时代王室的喜好对文言小说流传的影响。随后又从文献学的角度介绍了朝鲜时代《太平广记》和《剪灯新话》两书的出版情况以及保留至今的版本,谈到了汉文小说在朝鲜的流传过程中版本面貌的改变。接着讲到了中国文言小说对朝鲜文人学习与生活的影响,以及朝鲜文人对中国文言小说的模仿与拟作,如《金鳌新话》、《企异斋记》等。最后也简述了朝鲜小说流传到日本,后来又从日本流传到中国的情况,用“环流“一词来比喻这一现象。 主持人陈广宏教授说,文化的影响和传播从来都不是单向流动的,其间有着很复杂的情况,很多的情况下都是互相发生着影响。因而崔教授的“环流“一词非常准确的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况,而崔教授对朝鲜汉文小说流传过程的介绍,无论是在对文献学还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都是颇有裨益的。 第二讲 《三国志演义》的传播与出版 5月21日上午九点,崔溶澈教授的第二场讲座在光华楼西主楼1101室举行,由吴兆路教授主持。 崔溶澈教授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关于《三国志演义》在朝鲜的流传情况,他由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的关于高丽商人购买《三国志平话》说起,讲到了《三国志演义》等书是如何流传到朝鲜的,尤其是这样的通俗长篇小说在朝鲜保守文人中同样引起了批评与抵制,但如同崔教授所言,保守文人的批评并不能阻止长篇小说的流传。随后崔教授介绍了朝鲜刊行的铜活字本《三国志演义》与木刻《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就版本的问题阐释了自己的意见。接着又讲了《三国志演义》在朝鲜的翻译与翻案作品如《赤壁大战》、《华容道实记》、《关云长实记》等,并附带介绍了韩国关羽信仰与关王庙建立等问题。最后还简略谈到了《三国志演义》的满译本与日译本的一些情况。 吴兆路教授说,崔教授的讲座所谈到的内容对于明清小说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文献意义,也为我们思考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尤其是东亚地区长篇小说的流传情况的介绍,更是能开阔视野,令人受益匪浅。 第三讲 韩中小说的交流——《九云梦》与《九云楼》 崔溶澈教授的第三场讲座安排在5月23日下午三点在光华楼西主楼1001室举行,由郑利华教授主持。 崔溶澈教授首先讲到了朝鲜小说的系统,分为汉文小说和国文小说。他以许筠的《洪吉童传》以及无名氏的《春香传》为范例,介绍了朝鲜文人的小说创作,指出两书,尤其是前者都受到了中国小说的很大影响。随后对朝鲜名著《九云梦》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分别介绍了该书的汉文和韩文版本,以及版本之间的渊源关系。又根据《九云梦》一书的内容,介绍了学者们对该书的主题评价以及读者接受的情况。在对该书梦的结构和描写艺术进行介绍时,也指出该书所受到中国唐传奇、《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书明显的影响痕迹。接着崔教授又将《九云梦》与中国小说《红楼梦》相比较,分析了两书之间的相同之处。随后讲到了《九云梦》在韩国与中国的流传与影响,重点介绍了中国文人对《九云梦》的改写,即《九云楼》,认为《九云楼》与其后的《九云记》都是以《九云梦》为底本,加入了《红楼梦》和《镜花缘》中的一些情节编撰而成。最后,崔教授与现场学生就《九云楼》的编撰者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主持人郑利华教授说,崔教授的讲座对朝鲜小说与中国小说的介绍深入而细致,颇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在对韩中两国小说创作的比较研究方面更是新见屡出,这对于中国学者研究明清小说的问题都是很好的启发。 第四讲 《红楼梦》的流传和“乐善斋”翻译本 5月24日上午九点,崔溶澈教授的第四场讲座安排在光华楼西主楼1101举行,由陈维昭教授主持。 崔教授先简略介绍了《红楼梦》的各种版本系统,然后便谈起了燕行使者在《红楼梦》以及其他小说的跨国传播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认为许筠、朴趾源、李德懋等朝鲜使臣的记录为确定《红楼梦》在朝鲜的流传时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朝鲜文人李圭景、赵在三的记录则在反映了《红楼梦》在朝鲜半岛的流传状况的同时,也反映了朝鲜后期保守文人对小说的排斥态度。随后崔教授展示了关于“乐善斋”本《红楼梦》的图片,进一步讲解了有关此版本的情况。这是由朝鲜王室刊印的一部书,也是《红楼梦》在朝鲜的第一部全译本,包括原文、朝鲜语注音、朝鲜语翻译,经过详细的对勘,认为此本原文是采用了“程甲本”系统,注音和翻译则大致使用了王希廉评本。表明当时在朝鲜流传的《红楼梦》有好几种本子,而王室在翻译的时候采用了多种本子,但并无严格的分别,造成了“乐善斋本”《红楼梦》面貌的驳杂。最后崔教授又简要介绍了20世纪以来有关《红楼梦》的译作,包括梁建植、张志暎等人的韩语译本与金龙济、李周洪等人的日语重译节本。 作为“红学”的资深研究者,陈维昭教授对崔溶澈教授在“红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着极高的赞誉,认为崔教授今天的讲座是他二十多年“红学”研究的一次精彩的展示,而“乐善斋本”的介绍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 在这次系列讲座中,崔溶澈教授的严谨与认真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在中韩小说传播的比较研究方面,更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启迪。讲座中崔教授以他流利的汉语,渊博的知识,侃侃而谈,每一场讲座都能给大家以别开生面的感受。而讲座后与在场听众热情的交流,详细解答听众提出的问题,使整个讲座显得生动活泼,别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