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宏
发布时间: 2011-04-01

 

 

陈广宏,1962年生,浙江鄞县人。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7年、1990年在复旦大学古籍所先后获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学位、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导师为章培恒教授。19908月进复旦大学古籍所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担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200211月起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古籍所副所长。2003年入选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术兼职有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理事兼副秘书长、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编委、《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丛书》编委、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学论丛》编委、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等。

主要从事中国近世文学(元明清文学)的科研与教学,著有《锺惺年谱》(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明代福建地区城市生活与文学》(博士学位论文,1990,未刊)、《侠的人格与世界》(与汪涌豪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竟陵派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编著《历代小品选》(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中国诗学》(第二卷,与郑利华、归青合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等,校点《锺惺集》、《谭元春集》(均为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等,译著《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周作人的文艺思想》(David E. Pollard)(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并参加《中国文学史》(前野直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隋唐小说研究》(内山知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等翻译

指导硕士研究生14人(毕业10人),博士研究生16人(毕业10人),另合作联系的博士后3人(出站2人)。开设的硕博士研究生课程有宋代文学研究、元代文学研究、清代文学研究、元代文学的近世性研究、明清文学的近世性研究、日本汉学概论等。近年来关注中国近世文学思想史、文学史的现代转型及日韩中国学等方面的研究,并承担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创新基地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相关科研项目。

                                                                                                                                                                                                      

附:主要论文目录:

 

《正确理解“艺术起源于劳动说”》  《复旦学报》1982年第6

《中晚唐间著名诗人张祜》    《文史知识》1984年第6

《演化与革命:中国文化型态转换的临界点》  《反思:传统与价值》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4

《明代文人文学中的游侠主题》  《汕头大学学报》1991年第2

《“道南理窟”重围中的一次文化更新——试论郑善夫在明代中期福建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福建论坛》1991年第5

《汉赋与赋诗制度》    《殷都学刊》1993年第2

惺万历己未在吴越交游考述》   《复旦学报》1995年第1

《明“闽中十子”诗派论略》    日本早稻田大学宋代诗文研究会会志《橄榄》第4辑(日文);《中国诗学》第四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中文修订稿)

《晚明福建地区的城市诗人》    《中西学术》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论明代文学在日本的传播》    《东亚文明的共振与环流》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假晶现象:明代福建地区文化特征漫说》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1

《竟陵派领袖惺》      《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4

《论“伯敬体”的形成》    《中国文学研究》(湖南师大编)1999年第4

《二十世纪竟陵派研究的回顾》     韩国《中国人文科学》第19辑,199912;《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高层论坛论文集》(西北大学文学院编)  中华书局200411

《论竟陵派形成、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文学研究》(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第2辑,20003

《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     《复旦学报》2001年第6

《竟陵派诗歌评点之学中的传释论》  《中国学研究》第5辑 ,20026

《万历文坛“楚风”之崛起及其背景》  《中国文学研究》(湖南师大编)2002年第3

《关于中世文学开端的一点想法》  《复旦学报》2002年第4

《谭元春启、祯间交游考述——兼论竟陵派发展后期影响的进一步拓展》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1

《泰纳的文学史观与早期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的构建》  《中国文学》第40辑(韩国汉城大学),200311;《卿云集续编——复旦大学中文系八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

《曾毅〈中国文学史〉与儿岛献吉郎〈支那文学史纲〉之比较研究》  《中国语文学》第42辑(韩国岭南中国语文学会)200312罗宗强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910修订稿)

《后李、何时代的文学变局》   《中国学研究》第3辑(韩国东国大学东西研究所),200312

《谭元春年谱》  《中国文学研究》第7辑(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  香港国际学术文化信息出版公司20055

《晚明文学变奏的政治考察——惺、谭元春与晚明党争关系平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

《韩国“汉学”向“中国学”转型之沉重一页——日据朝鲜时期京城帝国大学的“中国学”研究及其影响》    《韩国研究论丛》第12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

《元明之际宗唐诗风传播的一个侧面 ——以“二蓝”师法渊源为中心》  《中华文史论丛》第82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

《竟陵派文学的发端及其早期文学思想趋向》  《复旦学报》20071

《中晚明女性诗歌总集编刊宗旨及选录标准的文化解读》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1

《鲍照诗风及其文学史意义的重新解读》   莫砺锋主编《谁是诗中疏凿手——中国诗学研讨会论文集》  凤凰出版社20077

1946-1979:韩国中国文学研究格局的形成及其早期发展(上篇)》  《韩国研究论丛》第15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10

《明初闽诗派与台阁文学》  《文学遗产》2007年第5

《张以宁诗歌创作历程考论》  《深圳大学学报》2007年第6

《山林别响、闽派先声——元明易代际蓝仁、蓝智之诗歌创作论》  《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第6

1946-1979:韩国中国文学研究格局的形成及其早期发展(下篇)》  《韩国学研究》第17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12

《晋安诗派:万历间福州文人群体对本地域文学的自觉建构》 《中国文学研究》第12(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20089

《晚清以来侠情小说的发达与“侠”观念的变迁》   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学论丛》第24辑,20089

《许筠与朝、明文学交流之再检讨》  《韩国研究论丛》第19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12

《黄人的文学观念与19世纪英国文学批评资源》 《文学评论》2008年第6

《龚自珍与中国抒情文学的前现代转型》  《中国文学研究》第13,2009,6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本土与西方维度》  《河北学刊》2009年第2

《王慎中与闽学传统》  《文学遗产》2009年第4

小说家出于稗官说新考》  韩国中文学会《中国文学研究》第38辑,2009,6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2辑,20103(修订稿)

《关于钟惺的〈诗经〉评点》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9辑,20106

《明代文学东传与江户汉诗的唐宋之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6

《元明之际唐诗系谱构建的观念及背景》 《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第4

《刘大杰文学史思想的形成与日本》  日本九州大学《中国文学论集》第39号,201012

《关于斋藤木的<支那文学史>讲义录——东京专门学校文学科创立期的中国文学史讲义》  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第36期,2010,12(日文)

 

译文:

 

《胡适如何认识〈老残游记〉》(日)樽本照雄  《近代文学研究》第1辑,1993

《道德之旅:张衡的<思玄赋>》(上)(美)David R. Knechtges    《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6

《道德之旅:张衡的<思玄赋>》(下)(美)David R. Knechtges    《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1

《酒中趣》(日)荒井健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2

《八景现象考》(日)内山精也  (与益西拉姆共译)    《新宋学》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

《联系刘铁云与李伯元的纽带》(日)樽本照雄    《中国学研究》第八辑200512

《祁彪佳社交界中的园亭:晚明的财富与价值观念》(美)Joanna F. Handlin Smith    《中国文学研究》第9辑,20074

《白行简与〈李娃传〉》(日)内山知也     《中国学研究》第十二辑  20096

 

获奖情况:

 

  《明“闽中十子”诗派论略》获1994-1995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获2000-2001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泰纳的文学史观与早期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的构建》获2002-200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明初闽诗派与台阁文学》获2006-2007广东中华文化王季思古代戏曲古代文学研究学术基金《文学遗产》优秀论文奖

指导硕士学位论文《王思任年谱》(作者:吕明)获2006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

指导博士学位论文《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作者:叶晔)获2010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

 

国际学术交流:

 

1999,92000,8   韩国圆光大学中语中文学科客员教授

200179       受日本斯文会邀请,参加其汉文小说研究会相关研究

2003,3—2004,2   韩国汉城大学中国文学文献学招聘教授

其间在高丽大学作《泰纳的文学史观与早期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的构建》、汉城大学作《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梨花女子大学作《略论训诂学研究方法在中国古代文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性》等演讲

2008,7   受日本早稻田大学邀请,作《黄人著<中国文学史>与太田善男著<文学概论>之关系》的演讲

2009,4,  受韩国高丽大学邀请,作《中国文学古今演变:本土与西方维度》的演讲

20091020104  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交换研究员

其间应邀参加九州大学第246届中国文艺座谈会,作《刘大杰文学史思想的形成与日本》的演讲;应日本明清文人研究会之邀请,作《闽诗传统在明代的形成与展开》的演讲等

 


Copyright © 2013 |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3670 邮编:200433

历史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