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雯《金匮探赜:唐宋文献丛考》并陈尚君序
发布时间: 2023-09-20

BOOK NEWS

  //  


唐雯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 96.00 元
精装
ISBN:  9787573207487

   / 內容简介

本书取“石室金匮,书册所钟

考证索隐,雅曰探赜”之意,

名为《金匮探赜》。

全书收入作者历年所作

有关唐宋文献的研究论文十余篇,

涉及了《新五代史》、《顺宗实录》、《太平御览》、《云溪友议》等诸多重要文献的版本梳理、佚文辑复、作者考订、价值掘发等内容。

凡所考述,皆能发前人所未言,提出了诸多突破传统认知的新见解。

本次结集出版,作者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审定,并对新出成果多有增补。


   / 作者简介

唐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籍整理、唐代文献与历史研究。出版专著《晏殊类要研究》,古籍整理著作《云溪友议校笺》、《修订本旧五代史》(合著)、《修订本新五代史》(合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唐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余篇。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拔尖人才。

   / 目录


上下滑动浏览


序 / 陈尚君


从两《五代史》、《旧唐书》的修订说新时代的古籍整理

文本的再生长——重审《旧五代史》静嘉堂藏本

《新五代史》宋元本溯源


《顺宗实录》详本再审视——兼论唐实录的辑佚

唐职员令复原与研究——以北宋前期文献中新见佚文为中心

《两京新记》新见佚文辑考——兼论《两京新记》复原的可能性


《云溪友议》十二卷本考述——以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两部钞本为中心

《蒙求》作者新考

日本汉文古类书《秘府略》文献价值研究

《太平御览》引“唐书”再检讨


晏殊《类要》文本及其学术价值考述

《类要》地理部分文献再考索

晏殊《类要》所见未收入《全唐文》及其续补诸书之唐人篇章考

《文苑英华》诏制部分材料来源考略


后记



   / 本书序言

唐雯《金匮探赜》序

陈尚君



自念初向学时,曾读《南开大学学报》连载王梓坤撰《科学发现纵横谈》。其揭为学成功之德、识、才、学四端,举例皆西方及自然科学之大宗发现,于从事唐宋文学研究,起步而方向迷茫者若我,诚若醍醐灌顶,当头棒喝。殆中外治学有别,文理区域横隔,看似全无关联,其实精神相通,殊途同归,有慧根者得缘领会,矢志不移者得有收获。当时体会,德谓品格,是修养,是敬畏,是自省,是规范。古人读书有得,形诸著述,务求发前人所未言,即便自得体会,与古人有合者,皆删弃而不存,钱大昕《廿二史札记序》显言之,亦后汉杨震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者,不可存任何侥幸之心也。识则是眼光,是胸襟,是气象,是顿悟。蛙处井中,其所见自小,鹏抟扶摇,其境界自宽,大小之理甚明。现代图书馆广蓄古今,兼涉中西,求学者一视同仁,绝无隐瞒,有识者迭获新见,迷茫者困惑无解,此识有高下大小之分也。才则因人而殊,先天后天皆有以致之,歌喉清亮者可事歌唱,体格健壮者可从竞技,五色敏感者可业绘图,浮想联翩者可展创作,古今皆有其人,其天才英丽者更属时代骄子,诗人若李白、苏轼,诚千年难遇之奇才,震铄古今,是所必然。才人更多为后天努力而有以致之者,即积学而成才,此现代大学之责任,不言而自明者。古称学而时习之,近传勤为书山之径,其理相通。惟天才而能始终勤奋深求,其成就必能登峰造极,近年揭李白之诗多出反复修改,举例甚丰,学者或不信之,是未得体会天才之真相也。业师朱东润先生曾言:“用最艰苦的方法追求学问,从最坚定的方向认识人生。”亦此理也。

唐雯教授本科就学于上海大学,硕士、博士皆在复旦完成学业。其博士论文《晏殊〈类要〉研究》增订出版,嘱我为序,后以“在苦读绩学中体悟学术,提升境界”为题,收入拙著《我见青山》。此句可概括唐雯学术与追求。唐雯博士论文确定以北宋名臣晏殊所撰类书《类要》为选题,该书所涉引书之丰霈,所见传讹之繁复,前清时曾吓退四库馆臣,近代以来仅余嘉锡偶有引及,其难度可知。她全神贯注,坚持多年,终得理清头绪,形成专著。其间收获,非仅得到学位,形诸论文,更引领治学格局兼涉四部,横跨各代,以有唐为中心,文史融通,超越学科分野,自成研究格局。在同辈学人中,堪称难得。

本书为唐雯第一部论文集,凡存文十四篇,皆有涉于唐宋文献研究,写成时间跨度几近二十年,关注之重心则在习见或稀见文献之形成与变化、来源与存佚、价值与隐义,凡所考述,皆能发前人所未言,足成新说。初读一过,颇感欣喜。

先说较早写作之两篇。一是《〈蒙求〉作者新考》。世传《蒙求》一书,清人或以为由五代入辽者李澣所纂。《佚存丛书》收日本传本刊行,有李良荐表与李华序,时代大幅推前。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以为代宗朝翰林学士李翰撰,我为该书云南本作弁言,有所介绍,傅璇琮《唐翰林学士传论》对余说有所质疑,特撰《〈蒙求〉流传与作者新考》,排比李翰生平,认为作者另有李瀚其人。唐雯分析文献,确订李华序作于广德二年夏辞官经饶州时,所补证据有三,即此前李翰不可能任信州司仓参军,从李良表分析作者仅任此一微官,其人且非与李华同宗,补证似细微,佐说很有力。作者生平虽仍多不清楚,拙纂《唐五代诗全编》已不用余说,采信傅、唐之说。二是《日本汉文古类书〈秘府略〉文献价值研究》,《秘府略》编者是日本学者滋野贞主,成书相当于唐文宗时,原书达一千卷,今仅存两卷,仍存大量珍贵文献。唐雯统计,两卷引书达一百二十八种,诗文三十篇,她罗列这些篇目,并与唐宋类书和清人辑本作仔细比读,揭示其补充佚文、校订文字、所引更详、可订辑本之误等价值,以此书与《太平御览》比较,揭示二书都曾援据北齐《修文殿御览》,侧重则各有不同。本文初刊较简明,收入本书时有大幅增补,主要增加了此两卷书与《太平御览》逐条比对的记录。

唐雯作晏殊《类要》研究,发现许多珍贵文献,曾先后撰文发表。较重要者,一是发现唐《职员令》之大量佚文。此一工作,早期以日人仁井田陞《唐令拾遗》和《唐令拾遗补》为奠基,当时热点则是宁波天一阁藏《天圣令》印行,海内外形成研究唐令高潮。唐雯所发现数量可观,文本可靠,恰好补充中日学者所未及,对文本校录和分析也出色当行,在《历史研究》发表,影响较大。《晏殊〈类要〉文本及其学术价值考述》,是对该书保存文献作总体描述,详尽而精彩。对晏殊《类要》的关心,我有首唱之功。1998年为参加北大百年校庆举办的国际汉学研讨会,在倥偬系务之余,我用两周时间写成与唐雯学位论文同题的论文。唐雯钻研此书,至少在五年以上,两相比读,可知浅尝辄止与深入探讨之区别。《〈类要〉地理部分文献再考索》,是唐雯在学位论文出版多年后,对有关部分的再探讨。除大量揭示所存佚文佚碑外,更论证书中反映了《祥符图经》及《十道图》的面貌,补充了北宋地书从《太平寰宇记》到《元丰九域志》之间的空白。《晏殊〈类要〉所见未收入〈全唐文〉及其续补诸书之唐人篇章考》一篇,有一必须说明之真相,即2004年拙辑《全唐文补编》最后一校,据访日携归文献为主,编成《全唐文又再补》八卷,其中有唐雯从《类要》中辑出之八十一篇,虽有说明,总有强取之嫌。她后来续有所得,更据北大本、社科院本补校。其中元结《自释》,为颜真卿《元次山碑》述及的名篇,唐雯较《元次山集》与《全唐文》所收本有大幅补充,极其珍贵。

唐雯曾纂《云溪友议校笺》,为此曾通校诸本。《〈云溪友议〉十二卷本考述——以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两部钞本为中心》一文,前人似已确认三卷本优于十二卷本,《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刻本通行,更几成定论。唐雯据明王良栋钞本和褚礼堂钞本,指出十二卷本之祖本来源甚早,较三卷明刊本颇多优长处,有三卷本失落的佚文。

本书中有四篇与唐雯参加《二十四史》修订工程有关,撰写于近十年,可见她在学术上之渐趋老成,行文也更开阔而多波澜,较前述诸文更见精彩。其中《从两〈五代史〉、〈旧唐书〉的修订说新时代的古籍整理》,涉及治学方法和古籍整理之发展方向。2006年中华书局启动《二十四史》暨《清史稿》修订工程,唐雯一直协助我承担三史修订任务。其中两部《五代史》完成较早,《旧唐书》也早已进程过半,唐雯积累了如此丰富的经验,所谈底本和参校本的选择和文本的写定方式、新材料的运用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利用,以及出校原则的把握,都是新时代古籍整理所宜遵循之基本原则。《〈新五代史〉宋元本溯源》一篇,是在《新五代史》校订过程中不断记录调整各本之关系,在修订本出版两年后重新整理已知已用各本关系的长篇力作。难能可贵的是从“早期版本的面貌”调查入手,从欧阳修存世诗文书信中考索此书之曲折成书过程,又据《资治通鉴》及《考异》所引,晁补之《鸡肋集》所引,吴缜《五代史纂误》所据,探讨北宋诸人所见《新五代史》,与南宋以后存本之不同。该书存世宋元本,前此以日本学者尾崎康《正史宋元版之研究》所见最富,有十部之多,分为四个版本系统,所见最具权威。唐雯增加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一残宋本,列为五个版本系统,努力探讨五个系统各自祖本的面貌,相互之间又有何渊源,补充尾崎康所未及。对各本逐一分析,结尾所列版本源流图,列出欧阳修稿本到官方校订本、神宗朝国子监刻本为初源,更将已佚、今存各本之关系列出。有关《旧唐书》者,则有两篇特别应该提出加以讨论。《旧唐书》是后晋史官根据唐时留存的国史、实录,增补文献修成,唐雯并不满足于存世《旧唐书》之分析,希冀在源头上加以理清。《〈顺宗实录〉详本再审视——兼论唐实录的辑佚》,以宋本韩愈集所附《顺宗实录》为简本,将《册府元龟》所存顺宗朝史事视为详本实录,罗列较可信的二十二条加以分析,对今存本《顺宗实录》之性质有所认识,更突破世传文宗间因宦官不满而作删削之传闻,认为删削较多的是诏令奏议原文,详本或有十分之四内容今本不载,从而提出今本不似足本、今本史实错误、写本传抄多误、韩集所附与司马光所见本当有共同来源等看法。本篇附记,说明收入本书时对原刊结论之改动,更可见其治学之严肃。有关《太平御览》所引“唐书”之性质,清岑建功视为《旧唐书》,将不见今本者作佚文辑出,近代遭到岑仲勉批驳。近年因吴玉贵将全部所引《唐书》,作专书看待,有《唐书辑校》之刊布。我对吴辑也有所保留,记得闲暇时曾与唐雯谈及,唐雯援据《类要》等新材料,认为《御览》所引包含各实录文本,唐宋人所称“唐书”是一较宽泛之指称。本文所收附记颇长,引及温志拔二文、罗亮及孟彦弘各一文之各种观点,我对此没有着力,无力评价,但在这些讨论中,看到比我年轻一辈学人对此讨论之深入与坦率,很是可喜

此外,《〈两京新记〉新见佚文辑考——兼论〈两京新记〉复原的可能性》,是因辛德勇出版《两京新记辑校》,唐雯掌握《类要》所存大量佚文,为辛辑所失收,进而讨论北宋宋敏求撰《长安志》,及源出宋氏的《元河南志》,几将韦述天宝间所撰《两京新记》全部收录。《两京新记》仅日本存卷三残本,唐雯以残本与前述二书对读,努力还原盛唐时代记录两京盛况的《两京新记》,意义非常重大。唐雯提出的一些构想,确还可深入讨论,且有再作展开之必要。《〈文苑英华〉诏制部分材料来源考略》一文,谓此一部分多达九十三卷,篇章近一千七百篇,除三十九篇出于唐前,余皆为唐代诏制。诏制文学性虽不强,从史学立场说,则代表君主和宰相见解,是唐时曾施行之政令,重要性不言而喻。唐雯说明《文苑英华》编辑时注明来源者有七种久已失传之制集,所涉内容占此部分十之三,且多为《唐大诏令集》所不收。其他部分,源出各种唐人文集,也较为可靠。

就我所知,唐雯近年还写有与唐代新见文献及政治事件相关之系列有影响之论文,没有收入本书,当另有结集之计划,在此不论。

综合前举各文及未收诸文,可知唐雯治学,以《类要》之研究与整理发抉为起点,进而清理唐代文史基本文献,更进则研究涉及唐史进程之重大史事,逐渐形成独到的研究器局与风貌。以本文开端所揭德、识、才、学四端言,她的德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尊重前人之积累,遵循基本的规范,每言必求有新见,对前辈和今贤,有足够尊重,也决不苟且;她的识,是善于从最习见文献入手,也能从新见文本中发现改变历史定说的重大线索,穷究真相,务溯本源,分析精微,讨论深入,形诸论说,令人信服;她的才,似有文学的积累,又不限于文学本身,善将复杂纠缠的历史文本作由表及里的探究,能从蛛丝马迹的细致差别中,读出不同阶段文本的变化轨迹,能将唐代政治冲突与人物命运的实际面相,从各种不同考量或有意无意的扭曲文献中,抽丝剥茧地加以还原,这也是一种特别的才分;至于学,我特别赞赏她在学术起步阶段曾长期坚持不懈地阅读和占有唐代文史基本文献,进而对存世文献有如数家珍般熟稔,凡涉典籍、人事、制度、官名、地名、时间,无不烂熟于胸,学术也达到新的境界。如同一位孤独爬山者,山顶虽似遥不可及,然坚持始终,终能够体会登顶方见之瑰丽景色。

有关唐史文献,唐宋以来无数名家肄力于此,近代则岑仲勉、严耕望多有发明,我也曾有些想法,只是中途放弃了。恰好网间有文谈某一代人成为学术绊脚石,转发时评价不免感慨,年轻一代已经超越我辈,惟我辈尚不能轻弃。有朋友私下询问,是真实想法吗?我告,就一代言,不必就个人言。盖一代有一代之学术,凡足有成就者,必能预流而保持一己之特色,随时代俯仰而不改赤子精神。我所经历,因古籍数位化之普及,可断然分为两个时期:前则一切均凭手检目验,工具自备,方法得当,亦曾意气风发,自以为是;后则读书风习遽变,凭借现代手段,似乎人人皆可坐拥书城,满腹经纶,如我虽仍追随前行,毕竟已力不从心。最近二十年年轻一辈之崛起,凡研究所及,不为域内所局限,务求海内之善本,不徇旧有之教条,开拓全新之境界,即以唐代文史及文献言,真有覆地翻天之变化。唐雯是目前中年有唐文史研究中坚而活跃的一位,已有成绩备受瞩目,今后更不可限量。

本书初以“不经集”命名,知有微义存焉。盖当今学术,壁垒森严,各学科自成方圆,甚或反对越界。其实古往今来,世界是一整体,学术也是一整体,何可分割欤!当代学术承百年之演进,其成就在此,其局限亦在此。一流学术必须冲破学科之壁垒,融通古今,融通文史,成为许多前沿学人之共识。涉及项目申报或评奖,人选申请或晋升,谨守本分者毕竟容易获得承认,跨越学科者不免挫折受伤。所知多矣,对有志学术者,似乎也不必过分计较,是因学术评价之准绳,本不在刊于何一层级之刊物,获得何种奖励,是否为学术共同体接纳,更重要者是在学术史上有无新的拓展,是否能长久保持生命力。前人说学术本三五人荒郊草屋讨论之所得,世俗之是非实在没有必要计较。不知唐雯有以赞同否。

谨此为序。

陈尚君        
癸卯暮春于复旦大学光华楼







各大电商平台已上架  




Copyright © 2013 |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3670 邮编:200433

历史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