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中心举办的“现代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 2010-05-28

    2007年8月16-19日,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23位知名学者和大陆重点院校的20余位著名专家相聚上海,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现代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提交论文50余篇,就中国文学与文论的前沿性问题展开深入广泛的研讨。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黄霖主任指出,强调研究的现代视野,是为了更加重视自觉地运用现代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古代的文学与文论,更加关注古代文学文论与现代文学文论之间的联系和古今演变的轨迹,促进我们的研究在注意还原性研究的同时,更加关注现实,使文学研究有用于世。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胡志德提出对“现代视野”的审慎态度。在现在已经“全球化”的世界,用一种共同的批评语言是免不了的,可是在挪用西方来的理论的同时,千万不可混淆西方性和普遍性――西方的理论不等同于“普遍性,”哪怕一些西方理论家如此假设。


  董乃斌的《中国古代文论与叙事学问题》,提出研究中国的叙事现象及其产品,不能无视古人的史述与史学。他具体分析了刘勰《文心雕龙》中大量的叙事学奠基性文论遗产,认为在借鉴西方叙事学理论来反观中国叙事作品的同时,蕴藏着丰富观点和见解的中国古代文论无疑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孙逊的《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城市书写及现代阐释》关注作为空间性存在的城市与小说的内在关系,将城市作为具有多重空间性特征的物质与文化存在来加以认识和思考,阐发古代小说的城市书写展示的丰富多彩的政治文化标征和日常生活内涵。黄人是最早撰著中国文学史的近代学者之一,他的文学观念、文学史观在20世纪初最富有先锋性,然其思想观念多取资于域外,过去尚不为人们注意。陈广宏的《黄人的文学观念与十九世纪英国文学批评资源》,考察了黄人《中国文学史》与日人太田善男《文学概论》的关系,追溯近代英国文学批评如何通过太田善男而影响黄人的文学史编著,通过对这一关系的揭明,可以观照中国近代社会由日本的中介影响而移植、吸纳西方新的文学观念而建构自己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史体系的进程。台湾佛光大学黄维樑的《请刘勰来评论大长今》,用《文心雕龙》的理论,从“情”“采”两方面对《大长今》加以评析。通过《文心雕龙》看《大长今》,也有扬起东方文论,让“雕龙”成为飞龙之意。


  此外,袁进《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缘起》阐述从晚清到民初,作家、文本、语言、读者、传播方式等文学活动要素的全方位现代化变革。徐志啸通过对叶嘉莹词学研究的阐释,分析运用西方理论和方法解析中国古代诗词这种方法的意义。谢柏梁《中国近现代悲剧的古今演变》、许建平《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经济视角》等论文,都紧扣论题,探索文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法。


  海外学者的中国文学研究,既有扎稳脚跟的深造,如日本埼玉大学大塚秀高介绍了新发现的朝鲜刊本《精忠录》,东北大学矶部彰通过刘全进瓜、李翠莲还魂故事阐述社会阶层带来的文学变化,大东文化大学中川谕对清代的“三国”系列通俗文艺进行细致的比勘,韩国高丽大学崔容澈审微知著,辨析《红楼梦》中的人参描写,台湾中央大学王力坚进一步探讨女性诗歌,香港浸会大学吴淑钿分析近人夏敬观注释《梅尧臣诗》的诗学意义;也有视角的创新和领域的开拓,如美国卫里斯大学魏爱莲对清代中叶从事女子教育的塾师归懋仪的生活世界给于全方位的考察;日本早稻田大学冈崎由美探讨四川药市与唐宋文学的关系;日本富山大学矶部佑子通过多次实地调查民间的宝卷演出,论述地方戏曲的复兴及其意义,台湾中央大学康来新从性别意识的角度解剖《肉蒲团》等古代小说,台湾中研院文哲所廖肇亨提出海洋诗学的命题,都富有新意。


  这次会议的考据阐释性论文,既发掘新材料提出新问题,也拓展了研究空间。李炳海对于“物相杂以成文”这一古老的文艺理念作哲学、文字学的阐释,并梳理其贯穿于古代文论的线索。马瑞芳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细致剖解《聊斋志异》与《红楼梦》之间的内在联系。莫砺锋知人论世,进入苏轼的精神世界,阐述其融入生命的艺术气质与灵活通脱的文艺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陈正宏以新发现的袁枚早期别集《双柳轩诗文集》为例,提出古代作家诗文集往往存在自我窜改的现象,值得研究。吴承学关于任昉《文章缘起》的真伪和价值,作出审慎的考辨。彭玉平依据《盛京时报》本对通行的《人间词话》文字逐条作校订。陈引驰考辨柳宗元的佛教倾向,查屏球考察元初私塾诗学教学与唐诗评点本的文化传承功能,都提交了富有见地的文章。郑利华对于汪道昆与七子派文学关系的深入考察,黄仁生对于晚明嘉靖派的研究,周兴陆关于吴兴套印出版与诗歌评点关系的研究,都可推进晚明文学研究的深入和开拓。


  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取得长足的进展,海内外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和深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既需要在还原性研究方面做深做实,也需要不断地现代化、全球化,古代文学研究如何融入现代生活,有益于当代文化建设?如何打造全球化研究格局,加强海内外学术交流和对话?是与会学者共同关切的问题。
  (张洪海、罗剑波)


Copyright © 2013 |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3670 邮编:200433

历史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