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熙先生病逝
发布时间: 2014-02-10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前所长王运熙教授于2014年2月8日凌晨逝世,享年88岁。追悼会时间拟定在2月20日。

    王运熙先生,1926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先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曾任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1年起担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十余年,直至1996年退休。曾先后担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二、三、四届副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第三、四、五届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二、三届会长、中国李白学会第一、二、三届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第一、二届会长等学术团体领导职务。 

    王运熙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半个多世纪。曾为中文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多种课程,培养研究生数十人。其科研成就卓著,在海内外学界享有崇高声誉。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即以汉魏六朝乐府诗研究受到高度重视,其成果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后来的研究以汉魏六朝唐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为重点,创获甚多,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他与顾易生教授共同主编并亲自参与撰写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卷本以及《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两卷本多年来被全国高校用作教材,分别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上海市教委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与顾易生教授主编并亲自参与撰写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著作奖等。他还曾参与《辞海》编写,任中国古代文学分科主编;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写,任中国文学卷编委、隋唐五代文学分支副主编。由于王运熙教授所作出的杰出的学术贡献,他于2008年获得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

    王运熙教授治学严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随意地用现成的理论框架比附丰富多彩的文学实际。他以“释古”的态度,探求古代文学、文学批评的发展规律,以求是、求真为鹄的而新见迭出。他注重将各种具体问题置于历史文化大背景中考察分析,注重将古代文学创作和古代文学批评联系起来加以研究,视野开阔,思维辩证。他服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和《史记·五帝本纪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话,作为自己治学的座右铭。其学术风格是十分鲜明的。而作为学术带头人,王先生的治学态度和风格,影响了整个学术团队,使得复旦大学的文学批评史研究,显示出自己的特色,获得了较高的学术地位。这是王先生为复旦大学学科基地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

王运熙教授为人朴实谦逊,淡泊沉静,不计名利,以教书育人、追求真知为最大的快乐。他以其学术建树和高尚的品格,受到了中外学人的由衷敬仰。

王运熙先生 

                        王运熙先生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王运熙文集《王运熙文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王先生病中与中国文学批评史教研室教师在一起 

王先生病中与中国文学批评史考研室教师在一起


Copyright © 2013 |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3670 邮编:200433

历史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