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海内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暑期学校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 2010-08-26

   

   20108110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海内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暑期学校(第二期)在本校开办,在学校和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下以及本中心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期暑期学校举办顺利,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一、精心的筹划与准备

本期暑期学校得到了学校和研究生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给予密切的关注和指导。开办之初,即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秦绍德、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金力、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顾云深和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廖文武等组成的指导委员会。为了做好课程设计和招生录取工作,组织委员会由中心主任黄霖教授亲自挂帅,三位副主任陈广宏教授、郑利华教授、陈维昭教授负责具体实施,包括担当招生、教学等方面的协调工作。为了使本期暑期学校顺利开办,我们在招生宣传和录取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具体来说,我们通过中心网站、学校网站以及研究生院网站,发布了内容翔实的招生广告,这一广告又得以迅速在各大高校及研究单位的网站上转载。与此同时,向全国拥有古代文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大专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寄发招生广告和报名表,以进一步扩大招生宣传的效应。由于宣传工作细致有效,本期暑期学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师生,其中大部分为在读的硕、博士研究生,其次是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和研究人员,其报名之踊跃,大大超出了组织委员会的预计。组委会根据报名者的学习经历、研究方向、学术成果等具体情况,进行严格的筛选工作,最终录取了54名符合相应条件的优秀硕、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作为“海内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暑期学校的正式学员。学员中青年教师约占55%,其中院系领导7人,具有高级职称者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者51人;在读硕、博士研究生约占45%这些学员分别来自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河南、河北、陕西、北京、上海等四十余所大专院校和研究单位,涵盖面较为广泛。

二、周密的组织与实施

为了切实做好本期暑期学校的教学工作,努力达到为青年学子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帮助学员了解学术研究的前沿讯息、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和分享有关的研究成果之目的,中心除了安排本单位多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教授和研究员开设相关课程外,同时还特别邀请长期以来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的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进行讲授。期间不仅安排专家学者授课,而且为学员提供更多与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直接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以沟通前沿信息,分享研究成果,拓展学术视野。这些专家分别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东亚语言文化系Theodore D. Huters(胡志德)教授、上海大学中文系董乃斌教授、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杜桂萍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胡明教授、日本东北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矶部彰教授、日本富山大学人文学部矶部祐子教授、韩国国立全南大学中文系李腾渊教授、台湾嘉义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徐志平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叶长海教授、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昌平先生、南京师范大学钟振振教授等。这些资历深厚、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的加入,大大充实了课程教学的阵容,为向学员提供优质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充分体现本期暑期学校“海内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的教学主题和特色,我们在这一期的课程内容上作了精心设计,每天上下午各有两个小时的授课和研讨,课程内容包括从先秦两汉至现当代文学以及文学理论的研究,涉及到域外有关汉学研究最新成果的展示,其目的是让学员能够更加深入和多角度了解学界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拓展其学术研究的视野,以提高其科研和教学的能力。专家学者所授课程,主要为其多年研究之所得,不仅涉及的领域广泛,内容充实,而且角度独到,思路新颖,大多具有关乎学科研究的前瞻性研究。在所请校外的教师中,如胡志德教授以《西方视野下的古典文学研究》为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与西方的文学是否在同一平台下的研究这一问题的探讨,在介绍了几代域外汉学家研究成果的同时,又以西方学者的视域揭示了中西文学及文论研究的异同;矶部彰教授以《具有史料视野的西游记〉研究》为题,认为对《西游记》的研究不仅要看作为小说的《西游记》,还要从戏曲、絵画、或者围绕唐三藏的传说等方面的内容去考察;矶部祐子教授以《从日本的角度看中国小说戏曲研究》为题,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特别讲了自己在复旦大学留学期间去拜访赵景深、任半塘等多位先生,从而对中国的小说戏曲的研究情况有了较好的了解,进而讲到她最近的研究项目。又给学员们介绍了日本学者的研究情况;李腾渊教授以《中韩近代文学中的互相形象》为题,分别从韩国近现代诗歌中的中国形象、韩国现代小说中的中国形象等方面加以探讨,并通过大量的作品生动的进行了分析,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来讨论了韩中作家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期所创作的作品中关于相互认识的过程;杜桂萍教授以《袁骏霜哺篇与清初文学生态》为题,介绍了大量出自名人之手的诗文集序跋产生的过程,使学员们感受到活跃于这些地区的为种种文学乃至文化活动牵线搭桥的近似专职的“名士牙行”的存在;叶长海教授以《昆曲与牡丹亭》为题,通过对《牡丹亭》的解读介绍了昆曲的历史和特点,并且为学员演唱《牡丹亭》片段“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玉杆秋空,凭谁切药,把嫦娥奉?”,使大家体味到字句不可擅自增减,同时又直观感受到昆曲之美,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徐志平教授以《叙述者干预在中国通俗小说中的作用——以话本小说为例》为题,与学员们探讨了叙事者干预在中国通俗小说中的作用。认为西方的叙述学理论虽然未必完全适用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但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野,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仍有值得借鉴之处;钟振振教授以《古典诗词文本解读的科学思维逻辑》为题,指出古典诗词具备“有话不好好说”这一特点,若要想克服阅读障碍正确解读,就需要遵循科学的思维逻辑。又以苏轼诗词为例,阐明了解读诗词的顺向推演和逆向删存两步骤。

可以说,由于本期暑期学校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多样,思路独特,使学员们有机会分享了一场“学术盛宴”。 不仅如此,在安排海内外专家学者授课的同时,为了让学员更自由和充分地切磋治学之道,交流研究心得,我们还在最后一天下午组织了一场座谈会,主要让学员们就学习期间的所得展开议论。在座谈会上,学员们畅所欲言,与中心老师们交流了学习体会,以及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的看法,气氛自由而活跃。

三、良好的效果与反响

参加本期“海内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暑期学校的很多学员,对于此次学习的经历印象深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分享的良机,暑期学校所搭建的开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无论是在科研上还是教学上,对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下摘录部分学员的反映,以窥一斑:

 “聆听了十九场学术讲座,不仅深入了解了当前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研究方法,学习了相关知识,同时也增强了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能在短短十天内,同时领略数十位海内外著名学者的发言,风格各异,内容精深,对我来说无疑是享用了一场文化和学术的盛宴”;

“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对象五花八门,其选题的眼光、学理的思路、研究的方法是我今后学习研究的范式”;

“本次学习最大的收获,一个是研究视野和方法一定要打通文史界限,另一个是一定要有扎实的文献根基。这次学习是中心给我们搭建的难得的学术交流平台,是一次学术的‘世博会’”;

“主办方精心组织学习班,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们受益匪浅,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学习经历,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除此之外,本期暑期学校还得到北京超星图书网的密切关注。在暑期学校开学之后,还有不少青年学子来电询问相关事宜,表达了渴望参加学习的急切之情,希望以后还能开办类似的暑期学校。

四、未来计划

本期暑期学校利用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的品牌优势,在吸取去年暑期学校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的暑期学校更注入新鲜血液,充分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的教学资源特色。从而为学员提供一个活跃的学术交流平台,以促进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人才的培养,使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能深入发展。此次“海内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中心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更得益于学校和研究生院对于培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人才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诚然,由于受时间和经费等诸多限制,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如有的学员反映课程设置偏重明清近代文学和叙事文学,其他时段及其他问题研究涉及较少,应加大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文学的比重;有的学员反映每次两小时的授课略显仓促,与老师们的交流不够,建议以后可以分组的方式,组织兴趣相投的学员增进课后的交流;有的学员建议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一个暑期学校论坛,这样学员能继续与中心保持联系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无论如何,通过举办这次暑期学校,我们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愿意在今后将类似的暑期学校继续办下去,以造福广大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为培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人才、推动学科发展创造条件。


Copyright © 2013 |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3670 邮编:200433

历史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