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书华,江西泰和人,住无争楼,居默墨斋。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江西师范大学(1981-1985)、南京师范大学(1988-1991)、北京师范大学(1995-1998)、复旦大学(1998-2000)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近期教学与研究重心是:红楼梦、名家名著与文明,中国比较文体学、中国传统文化、互联时代的学术与教育。承担的研究项目及著作、发表的学术论文如下:

  

一、主持的研究项目与完成的著作

1、自由研究项目[1998]

《双凤护珠:红楼梦的结构与叙述》(团结出版社,1998/2007

2、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00]:中国诗学与叙事学比较

《中国叙事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韩国新罗大学教学科研资助项目[2004

《汉语写作教学》(新罗大学出版社2004

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

“中国各体文学批评比较研究”

5、复旦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2006

《红楼细细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上海市优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2006

《中国小说学主流》(世纪出版集团2007

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06

《中国小说戏曲的发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合著)

8、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2007

“红楼梦钞本刻本汇同校异”

9、国家古籍规划整理出版项目[2008

《中国历代小说批评史料汇编校释》(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

10、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2009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散文学卷,上下册)(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

11、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2011

“中国诗学与叙事学关系研究”

1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

“百年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史”

13、国家马工程项目2015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负责散文与小说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14、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7

“明清说部诗文辑纂与研究”

15、上海市教委科创重大项目2019

   《全稗文》辑纂、考订与研究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金圣叹诗论浅探(《南京师大学报》1991/研究生专辑)

2、金圣叹诗歌浅探(《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1/1

3、金圣叹思想轨迹初探(《宁夏教育学报学报》1992/1

4、突破与回归:蒲松龄的文化心态 (《江西师大学报》1992/2

5、中国喜剧英雄生成考论(之一)(《明清小说研究》1997/3

6、中国传奇喜剧英雄生成考论(之二)(《南京师大学报》1997/4

7、中国喜剧英雄生成的文化机制 (《社会科学辑刊》1997/6

8、中国文化与喜剧精神论略(《艺术百家》1998/1

9、喜剧审美中的崇高(《社会科学战线》1998/1

10、贾宝玉的心灵历程(《江西师大学报》1998/1

11、两只凤凰与红楼梦的结构(《红楼梦学刊》1998/1

12、论凤姐兼说“一从二令三人木” (《红楼梦学刊》1998/2

13、分配与合成:明清英雄传奇小说角色论(《学习与探索》1998/2

14、中国传奇喜剧英雄论略 (《河北师大学报》1998/3

15、《聊斋志异》男性形象研究(《学术研究》1998/4

16、作为喜剧审美的小  (《北京师大学报》1999/1

17、诗与真:大观园里的女儿们 (《红楼梦学刊》1999/2

18、《红楼梦》开放叙述论 (《红楼梦学刊》1999/3

19、章回小说的命名与前称 (《明清小说研究》1999/3

20、章回小说之章回考察(《齐鲁学刊》1999/6

21、中国古代小说观的对立与同一(《社会科学研究》2000/1

22、史传文学创作动力论(《浙江社会科学》2000/1

23、史传的实录及其对章回小说的影响(《学术论坛》2000/1

24、《红楼梦》折射叙述论(《红楼梦学刊》2000/1

25、讲史的角色创造(《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1

26、《红楼梦》流转叙述论 (《江西师大学报》2000/1

27、中国长篇叙事文学虚构的历程(《学习与探索》2000/2

28、史传文学的体例与时间 (《江海学刊》2000/4

29、史传、讲史、章回小说创作目的之演进 (《上海大学学报》2001/1)

30、喜剧审美中的生命本质 (《齐鲁学刊》2001/3

31、简法与繁法:中国诗学与叙事学比较(《学术季刊》)2002/3

32、史传文学的角色创造(《南都学刊》2002/4)

33、道与理:中国诗学与叙事学本体论比较(《回顾与前瞻》2002/8

34、讲史创作方法简论(《学术月刊》 2004/古典文学专辑)

35、中国叙事学事体流变论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2

36、有序与无序:中国诗学与叙事学比较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05/5

37、原人:中国文论的复语之门(《中国学研究》2006/8

38、中国诗学本体流变论(《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5

39、中国小说学的基本结构(《明清小说研究》2007/3)(人大复印2008/3

40、中国散文学视野中的《史通》(韩《韩中言语文化研究》2007/3

41、春秋散文学五家论略(韩《汉语教学与研究》2007/8

42、庾信颜之推散文学合论(《人文杂志》2008/1

43、先秦散文学的本体探索(《江苏社会科学》2008/1

44、志与事:中国诗学与叙事学比较(《文学评论》2008/1)(人大复印2008/5

45、中国散文学视野中的司马迁(《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1)(人大复印2008/5

46、红楼三脂本的发现与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1

47、讲史的文体形式及其在章回小说形成中的作用(《南京师大学报》2008/1

48、萧统《文选》选文标准之重释(《求是学刊》2008/1

49、中国古代小说的名称与类型(韩《中国学论丛》2008/1

50、先秦散文学的语体探索(《云南社会科学》2008/2

51、先秦言意论的三个核心问题(《文艺理论研究》2008/2

52、战国散文学五家论略(《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2

53、有正本的发现与新红学的诞生(《中华文化论坛》2008/2

54、文学形象的叙述学考察(《复旦学报》2008/4

55、《汉书》引录的特点及形式(《北大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2008/7

56、葛洪郭璞散文学合论(《广西社会科学》2008/8

57、韩、柳古文创造的路径及其体性(《复旦学报》2012/1

58韩柳古文理论的一主三宾结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2

59墓志与赠序:韩愈文体创造的范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2

60袁宏道:山水散文的第三级(《人文杂志2012/2

61《古文辞类纂》的双重意义(《古典文学知识2012/2

62、赋的文体归属摭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3

63中国散文评点“三宗”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3

64意境、情韵与神味:林纾散文学的新色彩(《社会科学2012/3

65走向审美之境:刘大櫆与桐城散文学的转向(《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4

66、“唐宋派”文法论的三个层面(《船山学刊》2012/4

67唐宋派与中国文统的建立学习与探索2012/5

68韩柳文道关系论的三个层次(《山西大学学报》2012/5

69“散文”概念源流论:从词体、语体到文体文学遗产2012/6

70、宋濂散文学初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2/6

71、柳宗元山水散文中的自然与自我(《文史知识》2012/10

72应物:苏轼文道的新变(《福建论坛》2012/9

73、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三重动因(《学术界》2012/11

74、科举仕途:理解韩柳古文运动的新角度(《江汉学术》2013/1

75、龚自珍的有我之诗(《华夏文化》2013/2

76、“唐宋派”辨略(《燕山大学学报》2013/2

77、从文道到意法:吕祖谦与散文学史的转折(《中国文学研究》2013/3

78、清代文学的分期及特点(《天中学刊》2013/4

79、从神圣到庸常:唐宋派文道的新变(《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4

80、阴阳刚柔:姚鼐的审美建构与指向(《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4

81、认识清代文化的四个基本维度(《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5

82、论唐宋古文非以骈文为对立面(《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5

83、作为救赎力量的林纾翻译小说(《广东社会科学》2013/6

84、在道理与情性间:林纾散文学的突围与徘徊(《长春大学学报》2013/7

85、韩柳道论四维(《社科纵横》2013/7

86、古文最后的守夜人(《文史知识》2013/12

87、刘勰与中国散文学(《视角与方法》20138月)

88、论“六一风神”的八个维度(《中国文学研究》第21辑)

89、文化与文学:“文理考据文章”学的双重考察(《中国文章学的衍化与传承》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90、清代文学面貌综观(《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4/1

91、清乾嘉间三大诗说并论(《西部学刊》2014/1

92、“文从道中流出”:朱熹对文道关系的新理解(《海南大学学报》2014/2

93、四大奇书经典演变与名实变迁(《河北学刊》2018/1

  



Copyright © 2013 |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3670 邮编:200433

历史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