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女,江苏省通州市人。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选学会理事,上海古典文学学会理事。美国国家人文中心(National Humanities Center)鲁斯研究员(Luce fellow2018.9.-2019.5.),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2010.6.-2011.5.2018.5.-2018.8.),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2013.5.-2013.8.)。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2)。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和研究,担任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及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两个方向的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科项目多项。近年来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从文献流传、作品评价等方面,探讨汉魏文学作品的经典化问题。尝试中英文双语写作,也是近年来的工作内容。


专著:

《中国中世文学思想史——以文学语言观念发展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8月。

《晚明小品文体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6月。


主要论文:

《经典镜像中的知音——王阳明眼中的陶渊明》,《光明日报》2022年7月18日13版。

《曹植五言诗经典化重塑之反省》,《文学遗产》2020年第6期。

《声失则义起——汉魏五言诗之经典化重塑》,《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20330日。

《陶诗笺注疑义考辩》(第二作者:张秦铭),《薪火学刊》第六卷(2019年)。

《文本与声音:中古诗歌文体研究的新路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2013BWY001)简介),《社会科学报》201952日第5版。

《远游,我们可以走多远?——<剑桥中国文学史>文学文化史研究思路评析》,《学术月刊》2017年第5期。

《永明声律新论 ——声律与诗性内容表现的关系》,《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第1期。

《永明声律与音乐关系再探讨——以鼓吹曲辞为例》(第二作者:罗为为),《中国诗歌研究》(2016)第13辑。

《李约瑟图书馆的藏书特色》,《薪火集》第三卷(2016年)。

《梁陈宫体文研究》(第二作者:朱佑伦),《薪火学刊》第一卷(2014年)。

《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内涵的重新阐释》,《南开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3期。

《萧统诗歌真伪及相关问题》(第二作者:朱梦雯),《兰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3期。录于杨明编选《六朝风采远追寻》(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魏晋南北朝文学卷),商务印书馆,2017

《朦胧美的本体价值及历史发展——以宋前诗歌发展为中心》,《河北学刊》2012年第3期。

《试论文学语言发展视域中的文学史描述——以中世文学史为中心》,《学术月刊》2011年第9期。

《关于客观评价南朝诗歌历史价值的几点设想——以南朝诗歌内容价值的重新体认为中心》,《复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

《“宫体诗”的界定及其文体价值辨思——兼释“宫体诗”与“宫体文”的关系》,《复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1期。

《中国散文语言音乐美的古今演变》,《学术月刊》2008年第4期。

《试析晚明小品结构的近代性》,《江海学刊》2005年第5期。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的真伪问题》(第一作者:章培恒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6期。

《试析袁宏道小品的语体解放及其与五四白话散文的关系》,《复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

《关于从文学形式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思考》,《中国文学研究》第3辑(2000年)。



English publications:

A Reinterpretation of Tao Yuanming’s Thirteen Poems from a Zhuangzia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May 2022, Special Issue: New Interpretations of Medieval Chinese Literature, 218–257.

Reshaping Political Identity: Treasures from Western Territories (xiyu 西域) in early Chinese literature · The politics of Sino-Western relations: A humanistic approach (peaceful-competition.org), 2022.1.



Copyright © 2013 |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电话:021-65643670 邮编:200433

历史访客: